館藏文物

發(fā)布時間:2013-01-18 00:00 來源:繁昌區(qū)人民政府 閱讀次數(shù): 字體:【  
    繁昌區(qū)歷史悠久,地下文物豐富,古跡眾多。目前,全區(qū)共發(fā)現(xiàn)古文化遺址84處、古建筑7處、古墓100多處,出土和征集各類珍貴文物2000多件、各種文物標本近萬件。其中,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,國家一、二級文物150作件。2004年12月,繁昌區(qū)被文化部、國家文物局授予“全國文物工作先進區(qū)”。
   繁昌區(qū)博物館現(xiàn)有館藏文物3417件,其他文物標本近萬件。其中,一級文物27件(套)、二級文物137件,三級文物555件。按其藏品種類,可分為化石(7030件)、石器(210件)、陶器(362件)、瓷器(999件)、青銅器(193件)、玉器(14件)、古錢幣(2762枚)等。其館藏精品主要有:
    【龍首盒】湯家山春秋墓出土。盉蓋的設計是一條蛇龍造型,蛇頭昂起作紐,兩眼前視,雙角后翹,通體鱗紋。蓋和盉身有把相連,鼓腹圓足。腹肩飾竊曲紋一周,高32公分,腹徑28公分,重5千克。為國家一級文物,1985年參加全國文物精品展覽。
    【魚紋盤】湯家山春秋墓出土。整個器形設計是蛇龍和魚的組合,盤腹底以一條蛇龍盤踞于中,兩側以夔龍相襯,腹壁以十六條魚紋作追逐狀,外壁和足頸飾夔紋一周,表現(xiàn)了江南水鄉(xiāng)特有的風格,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。盤高15公分,口徑41公分,重10千克。為國家一級文物,1985年參加全國文物精品展覽。
    【蟻鼻錢范】1982年冬,在橫山供銷社揀選,為春秋時期楚國錢范。一件長27公分,寬10.7公分,厚0.95公分,重1500克;一件殘長25公分,寬、厚與前件相同,重1001克。該錢范呈鍬形,澆鑄口呈長條形置于一端,脊中心各置長方形紐。正面陰刻貝型和鑄槽。貝型4行,每行16枚凹貝型,兩行之間有一條澆鑄銅液的槽溝,其中一范在4行貝型前端多置一枚貝型。二件是一對合范,一次能鑄129枚銅貝幣。為國家一級文物,被錄入《中國美術史》、《中國冶鑄史》、《中國錢幣史》、《安徽古代科學史》等書。1985年,參加全國揀選文物精品展覽,1999年參加全國文物精品展。
    【三國嚴圭將軍銅洗】1990年在橫山三元村征集,系一銅器窖藏出土。該銅洗高12公分、口徑28.8公分、底徑17.5公分。外壁兩側各有一鋪首銜環(huán),內底飾有雙魚紋,口沿有陰刻漢隸“將軍嚴圭士吳奠钅畏”。據(jù)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傳》記載:黃武二年三月,曹仁遣兵五千,攻濡須(今安徽無為縣境內)。朱桓率兵抗擊,并派將軍嚴圭擊破曹常雕等部。該銅洗為戰(zhàn)前祭奠山川神靈所用。
    【龍紋高足杯】元代,共13件,杯高11.4公分,口徑9.6公分,底徑3.7公分。上部似碗狀,下部為柱狀足,杯外腹均飾有色彩鮮艷的青花龍紋,形態(tài)各異。內腹壁有壓印龍紋圖案,杯底部飾有五花馬、花卉等圖案。該杯通體透光,晶瑩剔透,為元代景德鎮(zhèn)窯珍品。
    【貫耳瓶】一對兩件,時代為南宋。瓶呈青灰色,瓶高14公分,口略呈方形,長5.2公分,寬4.1公分,在瓶的頸部有兩管狀耳。該瓶釉色晶瑩,造型規(guī)整,為南宋官窯產品中的珍品。
    【蓮花托盞】分為盞和托兩部分,上為盞,下為托,高6.2公分,盞徑10.6公分,托徑13公分,足徑7公分,盞外腹呈十三瓣蓮花形,托為六瓣形,中心托凸起為荷蕊形。其制作精美,小巧玲瓏,釉色白中微青,光亮油潤,是繁昌宋瓷窯的上品,1984年6月,在繁陽鎮(zhèn)楊沖50萬伏電站工地出土,為國家一級文物。
    【鳳首壺】1992年新港窯廠出土,青白瓷,年代為北宋。壺高約18.8公分,底徑8公分,球腹,流長且彎曲,壺口呈鷹狀,口置于背。鷹雙眼犀利,造型生動,明顯具有波斯文化風格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分享到: